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文化寻根”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许昌晨报 作者:张铮 时间:2024-04-13 分享:

111

山前杨村的景致,不时触发人们的记忆

222

核心提示

  如今,不少地方掀起了编纂村志的热潮,村民口口相传的乡村故事、乡村变化,以村志的方式留存、传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有本村志,一个村庄就鲜活起来,印证着“我们从何处来”,也留住了乡村文化的根与魂。编纂村志不仅是“寻根之旅”,更能助推乡村振兴。

  4月8日,襄城县湛北乡山前杨村组织了一场特殊的研讨会,十几位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聚集一堂,为村志如何推进交流着意见。

 1.“盛世修志”承载乡村记忆

  当日上午,襄城县湛北乡山前杨村的村室内,老人们围坐一起,交流着编纂村志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山前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洁的路面、雅致的庭院,移步易景,惹人流连,尤其是“全国文明村镇”金字招牌,让村民们无比自豪。

  “国有史、村有志、家有谱,我们想把村里的发展过程记录下来,把从村里走出去的优秀人才记录下来,以激励后者。”对编纂村志的缘由,参与编纂的退休教师朱付坤说道。

  “收集材料难度比较大,经常打多个电话,也联系不上知情人。”朱付坤说,编纂村志最难的是收集材料。这些年村里变化很大,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村级历史文化,对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纂村志是一次锲而不舍的“文化接力”,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搜集工作,编纂人员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们坚持了下来。经过一年的付出,目前,村志编纂工作接近尾声,下一步是继续完善、补充,争取早日出版。

  “编纂村志属于‘抢救性挖掘’,参与这项工作的都是70多岁的老人,如果他们这辈人不在了,那么村庄的很多历史与记忆就可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襄城县史志办主任宋惊涛说,编好、用好村志既是记住历史、留住乡愁的一种好的形式,也是激励子孙后代振兴家乡的一种正能量。

2. “文化接力”助推村志编纂

  在襄城县十里铺村余庄村,村民余红军正在翻阅《余庄村志》。看了书中记载的内容,余红军称自己对村庄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不少自然村的消失让“回不去的故乡”成为现代人的伤痛。记者从中共许昌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了解到,我市注重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导、推动镇志、村志编纂,目前已编印成书乡镇志及村志共27部。它们记录了许昌大地上最鲜活、最丰富的人物和事件,为我市地方史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尤其是长葛市,已出版发行镇志3部,编印村志15部,村史馆建设与村志修编已形成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2023年,长葛市1家村史馆被命名为河南省村史馆示范点,4家村史馆被命名为许昌市首批村史馆示范点。

  此外,襄城县的城关街道办事处、湛北乡、十里铺镇、王洛镇、颍桥回族镇已启动了乡镇志的编纂工作。鄢陵县的安陵镇、陈化店镇、张桥镇、彭店镇也启动镇志编纂工作;南坞镇《卢庄村志》编纂工作正在进行中,材料已收集完毕,初稿已经完成。长葛市《后河镇志》《增福镇志》《石固镇志》的编修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但是,在村志编纂过程中,大家普遍遇到了历史资料搜集难、史志编修人才缺乏等困难。

  编纂村志时,很少有现存的档案资料可查,留存下来的文字资料很少,即便有,也残缺不全,这是村志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采访中,长葛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马俊杰说,为加强对村史馆建设和村志修编的指导,他们抽调3名骨干成立工作专班,深入镇村开展业务培训,全程参与村志的资料搜集整理、指导把关。同时,为方便镇村查阅各种资料,2021年,“长葛史志网上看”工程实施,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地方史志栏目,将已经出版的县志、综合年鉴、行业志、部门志等30余部志书全部发布到互联网上。

 3.村志要编纂好更要利用好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留存地方历史记忆,全方位记录镇村的发展轨迹和时代变迁,为经济社会发展留下文化根脉。

  一部镇村志涵盖了方方面面,记录着农业、工业、商业的兴衰与发展,民俗风情、方言俚语的交替与演变,把厚重的历史岁月呈现在读者面前,留住了人们的几多乡愁。

  那么,如何编好、用好镇村志?

  中共许昌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郭汶青告诉记者,编纂镇村志一定要紧紧围绕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中心任务,始终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村志编纂的全过程,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和出版关,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作用。

  修志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量浩大。开展镇村志的编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协调,各县级方志机构要完成县志、年鉴的编纂工作和其他中心工作任务,精力相对有限,亟须借助外部力量构建“大史志”格局。

  我市各村镇自然地理、经济情况、文化水平、地域特色等千差万别,各地可以结合村镇实际,分类实施。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经济强村强镇、各种特色村镇,可以首批列入镇村志编修范围,打造成典型示范样板,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助推乡镇村志的编修。

  对人员不足等现实问题,郭汶青建议大家可借助高校专业力量,发动史学专家教授、优秀史学专业大学生参与到名镇名村志编纂工作中来,将编纂成果作为他们的科研课题,既为村镇解决史志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为院校提供实践的平台。

  目前,许昌探索成立了党史方志专家智库,涵盖多行业多领域专家学者近40人,如果参与镇村志的顶层设计和编纂指导中来,可以提升编纂质量,弥补人力不足等问题。

  一部好的村志,可调动人们的恋乡、恋地情结,让更多的人通过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久违的乡情与乡愁,从而为推进建设更美的家乡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也相信,更多村志的推出,将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来源:《 许昌晨报 》( 2024年04月12日 第 03 版 )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