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重要文献 > 口述历史

郑东新区的由来和起步

来源: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作者:陈义初 口述 王凯歌 整理 时间:2024-04-02 分享:

郑东新区缘何起

  为什么会建设郑东新区?一开始并不是由于城市的扩展,而是来自于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就是郑州机场的搬迁。

  在1997年8月28日郑州新郑机场开通前,郑州的机场就在现在的中州大道(过去的107国道)东边不到500米的地方,是空军的机场,当时军民两用。由于当时的机场离郑州建成区的东部非常近,再加上机场“净空”的要求,就使得当时在郑州东部的建筑物都要限高,曾经发生过河南省财政厅的新建办公楼,应空军的要求不得不将建好的楼层再拆除这样的典型事例。

  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场搬迁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经过反复选址,最后决定在现在的新郑市薛店建设新的机场。关于新机场的建设,当时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省里有的部门认为,郑州是中国的铁路枢纽,我们的铁路如此方便(当时还没有高铁),有这样一个军民两用机场就可以了;有一些部门认为,就是要搬迁也不需要建成4E级的机场,规模小一些就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时任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力排众议,决定一是搬迁;二是保持原规模不变化;三是决定由我担任机场建设指挥部的指挥长(当时我担任郑州市常务副市长),全面负责机场建设,直接对省委省政府负责。

  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机场建设指挥部现场办公,当发现机场建设指挥部设在市区建设路的一栋大楼内,我当即提出一周内将指挥部搬到薛店现场,我提出,指挥部不在现场如何能够建成新机场。当然,新机场的建设对于建设者来说是尝尽“酸甜苦辣”。在机场建设期间,我每周一次到新郑机场建设指挥部现场办公,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每次往返车程都需要4个小时。在机场建设的关键时刻,我还陪同李长春书记到现场解决问题。所以在1997年8月28日机场正式通航的那天,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这是我从政10年来的第一次,从中也可体会到建设一个机场的艰辛。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按照中国民航局的规定,机场的命名一定要挂上当地的地名,所以按照规定应该是“郑州薛店机场”,但大家都觉得“薛店”不大气,经过再三和民航局协商,才决定使用“郑州新郑机场”,也使得新郑从此名扬海内外。

  郑州新郑机场通航了,但是由于河南省和郑州市当时的财政状况,郑州新郑机场主要是利用贷款建设的,同时,郑州还承担了要为空军再建设一个新机场的任务(就是现在的空军马头岗机场),那就产生了一个如何筹款的问题,当时简单的想法就是要利用原来机场的3000亩土地,进行开发产生的效益来筹款。所以,一开始,郑州市政府的想法就是开发这3000亩土地,而且将这个项目起了一个名称“港澳新城”,主要是面向港澳地区招商引资,这就是郑东新区最初的雏形。

从“港澳新城”到“郑东新区”

  “港澳新城”这个项目,从郑州新郑机场1997年8月28日通航后就开始筹划,但是开始进展不大,一是必须要等到空军搬出原来的机场,这就需要新的马头岗机场建成;二是当时刚好碰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投资不景气。一直到2000年“港澳新城”这个项目还是停留在规划上,没有真正进行。

  2000年9月27日,我陪同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同志到郑州市调研时到港澳新城现场视察,李克强省长提出“加快开发郑州东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出了“郑东新区”的概念。2001年7月19日,我陪同李克强省长利用一天的时间视察郑州市的城市建设,他上午看项目,下午在市规划局现场办公,在审查郑州市的城市规划时,李克强省长提出,要以“港澳新城”为起步,打造“郑东新区”,要提升规划的高度,在现有郑州150平方公里的规划上再建一个新城,也就是再规划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应该说,这才正式确立了“郑东新区”现有的概念。我当时为李克强省长的大胆决策而震动,因为从我市长的角度考虑,再建设150平方公里资金从何而来?当时一是郑州市财政支出是量入为出的原则,没有政府负债经营的理念;二是当时郑州市政府要负担中原制药厂的世界银行贷款的还款和郑州银行的风险问题,财政十分紧张。但是想不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郑州市的发展,郑东新区的地价级级攀升,资金问题没有成为郑东新区发展的瓶颈,这都归功于当时李克强省长的高瞻远瞩。

将郑东新区规划成为生态城市

  按照李克强省长“高起点、大手笔”的指示,郑州市启动了向全世界征集规划,经过广泛考察和初步筛选,日本黑川纪章设计事务所、澳大利亚COX集团、美国SASAKI公司、法国夏氏事务所和新加坡PWD集团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6家单位进入二审的角逐。2001年11月14到16日,在裕达国贸饭店召开了由国内顶尖专家参加的规划评审会。我和当时的市委书记李克同志都参加了评审会,当时的评审会开得十分紧张,因为提供的方案都是国内外顶尖公司做的,所以如何优中选优成为与会专家们争论的焦点,最后不得不挑灯夜战,晚上也加班讨论方案。

  2001年11月21日下午,我陪同李克强省长到郑州市规划局审查了黑川纪章的方案,他表示赞成这个方案。2001年12月16日,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方案获得一致好评,初步决定采用这个规划。2002年2月25到26日,召开郑东新区详细规划评审会,黑川纪章的方案获得通过。经过国际征集、专家评审、市民投票和立法确认等四个环节,最终日本黑川纪章事务所的总体概念规划方案获多数专家认可,并在市民投票中获得了90%以上市民的支持。2002年3月,郑州市人大对规划方案予以确认,以地方法规形式确保了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2002年8月16日我向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郑东新区”黑川纪章方案,并获得通过。2002年12月,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郑东新区概念规划荣获中国首个“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

  黑川纪章规划的郑东新区范围15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3平方公里),西起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南至机场快速路。CBD是郑州市的中央商务区,也是郑东新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约3.45平方公里,是由两环60栋高层建筑组成的环形城市,内环建筑高80米,外环建筑高120米,两环之间是繁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和24小时不夜城。环形建筑群中间布置有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高达280米的会展宾馆等标志性建筑。郑东新区贯彻了生态城市的理念,分为中央商务区(CBD)、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物流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六大功能区,几个功能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郑东新区成为既有优美的生态景观、人居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兼具强劲的产业支撑。

以会展中心作为郑东新区CBD的起步项目

  中国各城市的新城区建设一般是依靠两种模式来带动,一种是政府搬迁,另一种是金融区的建设。前一种模式以青岛市为代表,后一种模式以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为代表。而当时郑东新区,这两种力量都借助不了。一是因为省政府和市政府都由于财政方面的压力无法搬迁到新区;二是省内的各家金融机构刚刚建设完新的办公楼,没有再建设的动力和财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与李克同志反复商量,最后决定郑州市要独辟蹊径,以会展中心作为CBD的起步项目。2003年1月20日,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工。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是郑州市郑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郑东新区的奠基工程,它的建设标志着由世界著名建筑规划大师黑川纪章先生构思并获国际规划大奖的郑东新区正式启动。

  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分为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两部分。

  会议部分:主体建筑六层,为圆形布局,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由容纳5000人的多功能厅、1200人的国际报告厅、两个400人的会议厅及十几个中小型会议室组成,屋顶由直径154米的中心桅杆斜拉、12个三枝树柱支撑的桁架拱结构组成,呈折叠圆锥状。展览部分:平面为端头呈扇形的条式布局,建筑面积15.36万平方米,可设356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厅两层,一层最大柱网30×30米,二层无柱,为7.2万平方米的大展厅,高40.5米,屋顶为102米跨的桅杆桁架拱结构。

  2003年开始,河南省政府又在CBD开始建设河南艺术中心。时任省长的李成玉同志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建好艺术中心,我参加了会议,代表郑州市政府表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优惠的地价等减少省政府在艺术中心建设中的预算,我认为这是郑州市应尽的义务,因为这是文化项目,也是公益项目,更是省政府对于郑东新区发展的支持。

  河南艺术中心由加拿大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卡洛斯·奥特设计。灵感来源于河南出土文物乐器陶埙、石排箫和贾湖骨笛的造型,艺术墙的设计源自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造型。河南艺术中心是古代中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工程总投资约为9.26亿人民币,开工于2003年12月12日,2007年11月29日完工。

  2011年建成的“大玉米”,高达280米的会展宾馆——千禧广场,标志着郑东新区CBD建设的圆满完成。

  这就是我对于郑东新区的由来和起步的回忆。我在2003年初离开郑州市到省政协工作。在后来的时间里,郑东新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最后祝愿郑东新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口述者: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整理者: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四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