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青年论坛

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来源: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作者:赵太航 时间:2023-09-08 分享:

内容提要: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有着清晰严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必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加以理解把握。从历史逻辑来看,传统的愚公移山精神和当代的红旗渠精神实现了历史和现实很好的对接;从理论逻辑来看,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从实践逻辑来看,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1]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到河南安阳红旗渠考察,将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相提并论、紧密联系,并作出“红旗渠精神永在”的高度评价。[2]这是对红旗渠精神深远历史影响和重大现实价值的肯定与赞誉,彰显出强烈的政治意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质。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有着清晰而严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必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加以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一、历史逻辑:传统的愚公移山精神和当代河南林县的红旗渠精神,实现了历史和现实很好的对接

  在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定厚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将百年大党的精神特质同中华文明史上形成的优秀精神成果相结合,不断夯实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历史基础。比较典型的如从愚公移山故事中提炼出“坚定信念、不懈奋斗”等精神要素化为己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的愚公移山精神和当代河南林县的红旗渠精神,实现了历史和现实很好的对接。[3]红旗渠精神传承了愚公移山精神贯穿古今的精神气概,并由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联系起来。

  (一)红旗渠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愚公移山、自强不息、有志竟成”的价值观念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4]党的二十大亦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5]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所内蕴的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气概,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正向价值观念和正能量表征,并且熔铸进我们党百余年来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精神风骨和意志品格之一。红旗渠精神产生于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创业年代,本身便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推进“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愚公移山故事在奋斗初衷、主要事迹、内在精神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强相似性,自然而然地承继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坚韧不拔、有志竟成”等传统价值观念,此外还凸显出自立、团结、奉献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精神品格,铭刻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的深深烙印。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红旗渠精神实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与当代现实的对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贯通、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融通。其不但使得“愚公移山”跨越千年、由远及近,真正转化为现实中一个以人力改造自然并取得极大成效的标志性成果——红旗渠,更促使“愚公移山”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成功打造出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图腾、精神高地,推动愚公移山精神在创新传承中发扬光大。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我国发展前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志气、骨气、底气,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像北山愚公挪移王屋太行那样“叩石垦壤、挖山不止”,要像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那样“绝壁穿石、掘渠千里”,永葆愚公移山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最鲜亮的底色——勇于追求实现伟大梦想、面对困难挫折毫不动摇、始终保持非凡勇气毅力、矢志不渝成就丰功伟业。

  (二)红旗渠精神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愚公移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血脉

  自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致闭幕词时引用“愚公移山”典故后,愚公移山精神开始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万众一心改天换地的精神标识,其昭示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核心要义更成为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红旗渠精神的精髓正是“立下愚公移山志,千军万马战太行。一锤一钎干革命,定叫山河换新装”,完全契合了愚公移山精神的基本内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血脉绝佳的诠释者和传承者。其最令人感佩之处莫过于共产党人绝不认命、永不放弃,矢志移走压在林县人民头上的干旱缺水这座“大山”,带领群众在悬崖峭壁和险滩峡谷中战天斗地、劈山造渠的斗争姿态和必胜信念。中共林县县委锚定“修渠引水”这项直接关系全县人民生产生活的宏伟事业,无论遭遇多少自然界里险山恶水、风霜雨雪带来的艰难困苦,无论承受多少艰苦岁月里经济困难、政治压力造成的严峻考验,都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勠力奋战、斗争到底,同各种影响、阻碍正常修渠的自然条件和思想行为作斗争,最终夺取了修渠斗争的完全胜利,打造了一条世人称奇的人工天河,留下了一段“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历史传奇,孕育出一种光耀中原、传遍华夏、流传至今的伟大精神。

  综观我们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6]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都是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一个核心内涵。红旗渠精神浓缩了我们党带领人民知重负重、一往无前、攻坚克难的斗争实践,是体悟、学习、传承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品格的最好课堂之一。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可以促使党员干部群众不断砥砺“无畏险阻、敢于斗争、善于亮剑、勇于胜利”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争精神,持续增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斗争本领,以敢打必胜的强大决心和能力打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

  二、理论逻辑: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7]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8]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为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供了鲜活教材,为我们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是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恪守伟大建党精神、忠实传承光荣传统、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

  (一)红旗渠精神为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了光辉典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二十大对全党同志提出的“三个务必”重大要求之一。红旗渠精神反映的正是我们党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带领人民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堪称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辉典范。

  其一,反映了我们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生动实践。林县县委秉持改变林县面貌、造福全县人民的初心,大胆作出兴建红旗渠的决策,并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融入红旗渠修建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特别是“为了人民”,堪称红旗渠精神的灵魂。必须要在自己内心深处完全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才会跟着你去艰苦奋斗地干。[9]

  其二,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信念、担当作为的优秀品格。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主动作为的品格闪耀在时时处处。什么地方任务最重、最危险,共产党员就出现在什么地方,以先锋模范的形象担当起工程建设的中流砥柱。此外,以杨贵为代表的县委领导在面对逆境挫折时勇于担当负责、遇到非议责难时绝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但克服了自然界带来的建筑难题、施工风险等不利条件,还经受住了当时经济压力、政治气候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其三,体现了我们党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生动写照,也是共产党人坚决反对特权、永葆清正廉洁的标杆典范。林县县委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修渠过程中制定决策、推动工作、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自觉争取群众支持、听取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在修建红旗渠这样一个周期漫长、工程浩大的水利建设项目中,林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自觉在受监督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坚决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别是谋私享乐、挥霍浪费等行为作斗争。

  (二)红旗渠精神为我们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留存了宝贵印记

  红旗渠精神虽然孕育形成于林县一隅,却能以小见大,在一定程度上留存并映照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方面,可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提供有益借鉴。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即指出:“红旗渠精神有党的宗旨,又有群众路线;有解放思想,又有实事求是;有思想方法,又有工作方法;有物质文明,也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离不开它,党和群众丢不掉它,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别忘了它。”[10]

  其一,蕴含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原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被党的二十大确定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红旗渠精神正是坚持党领导一切政治原则的有力体现。林县县委通过党的委员会和15个党总支以及320个党支部把工地上的1673名共产党员组织起来,各公社党委和农村、厂矿、机关基层党支部都坚持书记挂帅,党政群团都置于党委统一领导之下,全力支援和服务红旗渠建设。[11]林县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将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贯穿于修渠全过程。

  其二,映射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居于基础性的突出位置,同时也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红旗渠精神突出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林县县委以民心为大、以民生为重、以民苦为忧,谋划、决策并锲而不舍地推进修建红旗渠这项民生大事,始终坚持“修渠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最终实现了“喝令行山让开路,我带漳水把家还”的夙愿,书写下林县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一页不朽的篇章,孕育出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的红旗渠精神。

  其三,契合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之一。红旗渠的修建是党带领人民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成功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林县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还极大改善了林县的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红旗渠精神中所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思想观念,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十分契合。林县县委专门制定修渠修路时少占地、不毁树的原则,工程中想方设法减少对山体的破坏,规划时注重降低水的损耗、节约物料资源等问题。技术人员充分遵循自然生态运行规律和水流运行规律,严格依据地理条件设计渠道坡降,遇到渠水河水交叉时创造性地设计修建空心坝。

  三、实践逻辑: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2]红旗渠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个真切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13]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可以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激发善于思考、用心创造的过人智慧和勇气

  毛泽东曾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4]这个论断最好的佐证之一就是红旗渠以及随之产生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有力展示了中华民族善于思考、用心创造的过人智慧和胆识,是伟大创造精神在中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迸发、光大和流传的经典案例。从在太行山上开凿运河引漳入林的大胆决策,到修渠时群众自制自造大量工程所需建筑材料,再到创造众多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实例,红旗渠精神的背后是人民群众无穷智慧和力量的充分发挥。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激发中国人民善于思考、用心创造的过人智慧和勇气,对于推动我国的创新发展之路、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永葆刚健有为、不懈奋斗的向上劲头和姿态

  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红旗渠精神最突出的特征正是“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面对旱魃肆虐缺水严重和群众生活贫困落后的旧面貌,林县县委不等不靠、知难而进,实干苦干加巧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十年之功在太行山区修起一条人工天河。无论面对修渠过程中多大的困难挫折,林县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刚健有为、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红旗渠是一座矗立在太行山上的奋斗丰碑,红旗渠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伟大奋斗精神的完美写照。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永葆中国人民刚健有为、不懈奋斗的向上劲头和姿态,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前行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为继往开来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和民族的强盛兴旺而披荆斩棘、砥砺奋进。

  (三)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营造勠力同心、团结协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红旗渠精神以团结协作为基本内涵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的自然体现。红旗渠的成功修建得益于中共林县县委领导班子、全县各级党组织、全县党群干群等各方面的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同时也离不开河南、山西两省,兄弟地区、兄弟单位和沿渠地区的干部、群众对红旗渠建设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协助。杨贵曾指出:“永远不要忘记山西省委、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永远不要忘记红旗渠建设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偿援助;永远不要忘记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对红旗渠建设的舆论支持;永远不要忘记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15]这无疑是对红旗渠精神中“勠力同心、团结奋进”核心元素的充分肯定。红旗渠的修建过程正如一个淬炼伟大团结精神、展现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精神风貌的大熔炉,红旗渠精神出自其中并天然地被打上了“团结”的烙印。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牢牢把握团结这个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民族之魂,营造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协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进而推动中华儿女凝聚同心圆梦的共识、携手并肩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进军。

  (四)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涵养追求幸福、实现梦想的强大决心和能力

  自诞生至今,我们党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伟大梦想精神,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伟大的梦想勇毅前行,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成就。红旗渠精神诞生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实践,本身就是党和人民为实现“重整河山、焕新面貌”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的时代典范,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伟大梦想”的真切诠释,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跋山涉水、敢于改天换地、善于追梦圆梦的强大信心和本领。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涵养中国人民追求幸福、实现梦想的强大决心和能力,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象化奋斗目标提供绝佳的历史参照和极大的精神支持。

  此外,红旗渠精神充分彰显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所秉持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变革和创新精神,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选择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和参考,在一定意义上堪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的先声。红旗渠精神传承延续了我们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所固有的深邃的思想内核和厚重的实践属性,真切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斗争牺牲、忠党为民,堪称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可以为赓续伟大民族精神、伟大时代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提供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

  时代永远向前,奋斗未有穷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畔殷殷寄语,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16]新时代新征程,只要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用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全党全民意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接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伟大奇迹,一定能够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注释: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5版。

  [2]《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9日第1、4版。

  [3]《三位代表回忆和习近平交流的细节》,《郑州晚报》2011年3月8日A06版。

  [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第2版。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5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5—8版。

  [7]《习近平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希望 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鼓舞下 奋发有为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局面》,《河南日报》2011年3月8日1、2版。

  [8]《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9日第1、4版。

  [9]李克勤:《从巴纳德组织理论看红旗渠建设的协作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1期,第7—11页。

  [10]杨贵:《红旗渠精神的思考》,《人民日报》1998年10月15日第10版。

  [11]曹彦鹏:《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研究》,《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第1—5页。

  [12]《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第2版。

  [13]《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9日第1、4版。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15]林州市红旗渠志编纂委员会:《红旗渠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476页。

  [16]《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9日第1、4版。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副处长,本文系第四届全国党史和文献论坛入选论文)


责任编辑:夏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