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青年论坛

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为民形象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王黎锋 王珊珊 时间:2023-08-08 分享:

  党的形象是一面精神旗帜、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里的“样子”也指“形象”,要保证“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就必须精准把握新时代党的形象定位。执政为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形象,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人民性,巩固于新时代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实践。

人民至上: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航新征程的重要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更是深刻融入党治国理政的精神理念、深度融入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全方位。赞比亚商贸工部部长穆伦加认为,我们看到,作为全世界的榜样,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发展的正确途径。

  第一,人民至上理念全方位内蕴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人民至上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蕴含的价值思想,深刻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人民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底色。党在经济建设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作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治建设上,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益,实现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文化建设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在社会建设上,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第二,人民至上理念全过程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坚持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与各项举措都要反映群众诉求,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依靠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促进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着力整治人民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整治“四风”问题和群众身边的腐败,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根本意义上也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人民至上理念充分彰显于危难关头的大战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广大党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任。当重大火灾事故、燃气爆炸事故发生时,党将立刻开展伤员救治工作摆在首位,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正是在一次次突如其来的灾难考验中,党的执政为民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巍然屹立。

群众路线:强党兴国的根本路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的彻底与否,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与威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宗旨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执政为民形象的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开创了群众路线的崭新实践。

  第一,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是党时刻关注的头等大事,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都是以“为了人民”为旨归。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改革发展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努力,都是为了人民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都是在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铮铮誓言。党也将人民作为最可依靠的强大力量,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基层建设、民主政治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权利,注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第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密切联系群众是党从革命实践中继承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与群众联系,将脱离群众作为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时刻警示全体党员将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深处,将联系群众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全党统一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树牢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联络,练就调查研究基本功,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英国著名学者、《大国雄心》作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共产党是100年来最成功的政党,它发展出新的治国能力,提高了全球治理水平;它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的、自信的政党。

  第三,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一理念追求,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群众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成就,实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当前,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已作为目标追求与价值理念深度融入社会建设和党的政策的各个方面。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其内容之一就是共享,强调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保障广大群众共享国家各方面建设成果。注重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改革发展成果的普惠属性持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这一组组鲜活数据背后是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可见可感。

人民评判: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

  人民是“阅卷人”,是党的工作的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只有人民群众真正满意,才能说党的执政水平达标、成效显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坚持人民标准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导向,并进一步彰显出党的执政为民形象。

  第一,坚持将民意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坚持人民标准在大政方针制定层面体现为充分尊重民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断健全吸纳民意、集聚民智的体制机制,持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通过法定程序将人民意志融入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之中,坚持做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发展,开展政治协商、行政协商、基层协商等多层次多形式协商,提案、座谈、听证、公示、网络等多种方式得到持续发展,广大群众参与协商决策的渠道日益多元。比如,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进行网络征求意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听民声、察民意,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

  第二,坚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人民监督纳入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工作接受人民监督的体制机制,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完善施政行为公开及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权力行使的过程与结果的透明化程度不断提高;完善信访举报工作机制、申诉控告检举机制等,切实保障人民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等权利;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正确对待与回应人民群众的批评,推动全党在人民监督下实现净化革新。比如,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信访工作条例》,这是坚持人民至上、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群众监督的重要举措。

  第三,坚持党的工作得失由人民评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党始终坚持将人民作为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阅卷人”,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确保各项工作都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民评价的衡量标准作用。将人民评价广泛纳入党务评议、政务评价系统,推进实施线上线下匿名问卷等评议方式,使群众参与评议更为及时便捷,更好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在群众评判范畴,人民群众满意度成为各级国家机关成绩的重要评价维度,确保人民标准真正落到实处。

  新时代新征程,党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始终坚守着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人民至上、群众路线、人民标准深度融入党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探索之中。执政为民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鲜明底色。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四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夏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