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创新理念 方志文化向基层延伸

来源:平顶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时间:2023-07-12 分享:

  近年来,中共平顶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党委、政府中心任务与党史史志工作相结合,找准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

 一、平顶山市村史馆建设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相关要求和具体部署,市委党史和史志研究室创新工作,积极探索方志文化向基层延伸,推动开展“一村一馆”特色村史馆建设,一村一主题,将农耕文化、民情民俗、传承乡愁更好地融汇在一起。2019年,市政府把村志编修、村史馆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与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任务书,为全市地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展示家乡成就,激励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乡情教育、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农民、青少年学生、返乡人员的精神家园。目前,平顶山市共建设村史馆78家。

 二、平顶山市村史馆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筑牢组织和制度保障。在村史馆建设中,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统筹、上下联动机制,形成党委主导、政府组织实施、史志文化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严格按照“条件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发展思路,进行村史馆筹建。主动发挥史志工作职能,成立村史馆筹建业务指导小组,由县(市、区)分管史志业务的主管副职和单位业务骨干全程参与筹建工作。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育人铸魂。村史馆记录村庄发展变迁、风土人情、承载乡愁,是凝聚群众力量,涵养文明乡风,以德育人的重要场所,更是激发农民群众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的教育基地。因此,在村史馆建设之初,我们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突出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相融合,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记住乡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使村史馆成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窗口、农村基层思想舆论宣传的主阵地。

  三是坚持典型示范创新建设模式。坚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等多重因素,进行场馆建设,不搞一刀切。集思广益,利用村内现存传统建筑或选择已有的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建筑,通过场所共建、活动共享、功能互补等方式开展村史馆场馆建设。在村史馆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搞好示范点建设。2019年7月,我们在宝丰县召开了全市村史馆建设推进会,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完善缺失和不足,逐步扩大覆盖面。

  四是强化指导,切实用好史志资料。内容客观准确、丰富详实的史志资料是村史馆建设的灵魂,在文本资料征集编辑过程中,要求县(市、区)史志部门对史料真伪、文字评述、意识形态等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党史、史志资料有依有据、真实可信、不出纰漏。入村开展走访调研和资料论证工作,对老党员、事件亲历者、先进人物等进行资料收集,确保资料真实可靠。在建设过程中靠前服务,帮助有关乡(镇)和村(社区)梳理当地的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提供史料参考和查证线索,协助搜集整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以及反映时代特征的老旧物品。各县(市、区)史志业务骨干参与到村史馆布展、陈列大纲等文字材料的编写工作,对所有文字材料进行细致的审核,严把文字材料的政治关、史实关、质量关。联合相关部门、专家就场馆布展等进行科学设计,力求主题鲜明、版块清晰、内容丰富,以图文资料、实物展陈、荣誉展示、愿景展望等版块内容,全面真实地反映村落历史变迁,展示乡村社会发展进步、先进人物和农民精神风貌等,提升村史馆建设的品质和内涵。各县(市、区)史志部门向村史馆捐赠史志等文献资料,丰富村史馆馆藏。如郏县史志办在张店村村史馆筹建中,向村史馆赠送了《张良传记》《谋圣张良》和清代康熙、乾隆、同治年间的《郏县志》和建国后新编《郏县志》《郏县年鉴》等史志文献、地情资料。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融合上下功夫,在创新上求突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踔厉奋发、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勇毅前行,不断开创新时代党史史志工作新局面,为平顶山市“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和“四城四区”建设目标任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夏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