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青年论坛

山河为碑:红旗渠设计师吴祖太

来源:《党的生活》2023年第1期下 作者:白 卉 时间:2023-02-10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修渠10年,红旗渠工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不怕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81名同志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就有年轻的红旗渠设计师吴祖太。

  1933年,吴祖太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庙村一户普通农家,幼时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1953年,他从河南省黄河水利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1958年,吴祖太主动请缨调到林县水利局工作,先后负责南谷洞水库、引漳入林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短时间内,他跑遍了林县的山山水水,从英雄渠到南谷洞水库,从淅河滩到太行山,每一项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1959年10月,引漳入林工程初勘选线,年轻的吴祖太又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勘测、设计任务的大梁。为尽快绘制出施工蓝图,确保工程顺利动工,他和其他几个技术人员不畏艰险、跋山涉水、精准勘测,夙兴夜寐、潜心设计,短时间内就拿出第一本蓝图——《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

  1960年3月,引漳入林工程被命名为“红旗渠”,开始动工修建。吴祖太一人身兼数职,工作十分忙碌,既要勘测工程实际进展,绘制工程设计图纸,又要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做好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他始终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

  吴祖太在工程一线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在青年洞那一段,考虑到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他把原来的绕山挖明渠改为开凿隧洞,让渠道穿山而过;在总干渠跨越浊漳河的地方,科学地设计出了“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让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了河水与渠水交叉的矛盾;在山西平顺县王家庄段,将原来设计的单孔“口子洞”改成双孔“鼻子洞”,缩小了隧洞跨度和断面,确保隧洞更加坚固,并在王家庄村村西距村150米处的渠道上设计了泄水闸,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将渠水排入漳河,保证了渠道和王家庄村的安全。吴祖太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深入实地、深入群众,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突破了许多技术难点,为红旗渠修建作出了卓越贡献。

  1960年3月28日,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吴祖太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因洞顶坍塌不幸壮烈牺牲,成为第一位为红旗渠献身的人。这一年,吴祖太仅仅27岁,他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了红旗渠的工地上。

  吴祖太牺牲后,根据他生前的入党要求和他在林县水利建设上所作出的贡献,林县县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在红旗渠纪念馆镌刻“献身人员”名字的“山碑”上,第一排第一个名字就是吴祖太。(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白 卉)


责任编辑:李惠清